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聚焦

“做过了”与“做好了”

来源:前线客户端时间:2020-12-24 00:19:58
导读: 记得小时候,老师给大家布置假期写生字的任务,要求每个人完成50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有图快的心理,于是想出各种办法:有的一页纸反反复复就写一个字,就像流水线生产一样;还有的小伙伴竟然聪明地想出了利用复写纸完成写生字的任务。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只关注写完,而不是写好。想起来也算是趣事。
       记得小时候,老师给大家布置假期写生字的任务,要求每个人完成50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有图快的心理,于是想出各种办法:有的一页纸反反复复就写一个字,就像流水线生产一样;还有的小伙伴竟然聪明地想出了利用复写纸完成写生字的任务。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只关注写完,而不是写好。想起来也算是趣事。
       
       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做过了”与“做好了”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和结果却迥异。“做过了”和“做好了”关注的重点不一样,“做过了”更看重过程,而“做好了”更看重结果。既然是“好”,那就应当是优秀的标准,就是90分以上的标准。而“过”的标准,就是马马虎虎的标准,肯定称不上是上乘标准。当然,看重结果也并非不关注过程,而且常常是过程做好了,结果才有可能好。从这一点来说,“做好了”是以结果为导向,同时又非常重视过程,而“做过了”是因为没有关注结果,因而过程也就糊里糊涂了。
       满足于或者止步于“做过了”,有时候是标准不高,有时候则是搪塞。比如指挥员问下属:你们战况如何?下属回答:我们坚决地把所有的炮弹都打出去了!这是以抽象的态度试图哄骗领导的回答:要么对于炮弹打出去后的效果不清楚、不掌握,要么就是炮弹打出去后效果不佳。再如,领导问,那项重要工作进展如何?下属回答说,我们已经去那个部门协调过了,我们已经开过会了,我们已经部署过了,我们已经……但是究竟结果如何,是否把问题解决了,并没有回答。实际上有可能是工作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又怕领导批评,所以只好用解释代替解决,用态度代替效果。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从没有区分过“做过了”还是“做好了”,因而在工作中满足于“做过了”。工作年年这样做,辈辈这样做,天长日久,早忘记了初心和意义,只是在机械地、形式地重复着套路,慢慢地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就变成了枯燥无谓的事务。老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大体就是这种情况。
       把“做过了”转变成“做好了”,肯定是一件既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身心健康的事情。为此还真得要对症下药,认真对待。
       首先,需要让人从心里明白一件事情的重要意义。心里重视了,下手才能更有谱。青年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有个外国学生向他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材!”徐悲鸿拍案而起:“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的时候,再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为此,徐悲鸿刻苦努力,发奋学习。还比如,当年钱伟长先生报考清华大学时,本来学的是文科,结果入学第二天就赶上七七事变。在目睹了国家沉沦,人民生灵涂炭的悲惨情境后,他要求改学能够造飞机大炮的专业,在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试读机会之后,他刻苦勤奋,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名文科生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理科生,进而又变成了一名优秀的理科生。这都是因为带着强烈的动机而“做好了”的典型。
       其次,还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标准。如果没有工作的标准,干好干坏一个样子,干来干去也就容易走形。工作的标准就是要按照“做好了”的标准来设定,即使不能完全达到,至少也能够避免事情走向反面的极端。
       第三,还应该加强过程管理。这就像踢正步一样,如果想让排面整体整齐,就一定要把每一步每一动都做得精细化。这就像学生的成绩,要想期末考试好,就一定要把每一节课都上好,每一个单元都要打扎实一样。因为如果不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那么到了最后即使发现了问题,想纠正也来不及了。这就是重视过程管理的意义。
       最后,应该加强结果的考核。考核是导向、是指挥棒。对于不重视“做好”的人,一定要有个说法。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罚就处罚,该教育就教育,该培训就培训。把负反馈变为正反馈,中断“做过了”的恶性循环,让“做好”的理念蔚然成风。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

来源:前线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appqianxian.ebda.cn:9009/newsInfo.html?newsId=20781&type=share
( 责编:南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