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聚焦

“2020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隆重召开

来源:时间:2020-09-20 22:47:18
导读:   9月20日上午,“2020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隆重召开,会议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言‘十四五’规划”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9月20日上午,“2020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隆重召开,会议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言‘十四五’规划”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共同举办,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北京市老年学学会、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协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分别为开幕式致辞。北京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到会讲话,介绍了“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取得的成绩,对“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规划编制提出要求。

  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主持主题报告发布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黄石松书面发布《“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报告》。

  报告认为,北京市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部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总体而言,《规划》对于老龄事业发展的引领提升作用明显,重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各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一些重点领域的实践与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发挥了首都的表率示范作用。

  突出表现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老龄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是强化政策引领,老龄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三是着眼京津冀协同,老龄事业开启开放发展新局面。四是完善治理体系,老龄事业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五是聚焦“七有五性”,老龄事业实现共享发展新提升。

  报告提出,作为超大型城市,首都北京老龄事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复杂性、艰巨性、持久性的认识有待深化。社会动员、社会准备和社会共识都不足。二是老龄工作“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有效实现形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何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既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仍需不断探索创新。三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充分、不平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养老产业和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平衡,面临新旧体制转换、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不足,跨区域、跨部际之间还没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老龄工作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黄石松代表课题组做《“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建议报告》的汇报,介绍了研究背景和过程,建立数据模型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需求特征进行了探讨,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老龄社会治理新要求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若干建议。

  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年人口规模增速明显超过“十三五”,人口老龄化水平将明显提升, 常住老年人口的规模与户籍老年人口将趋向一致,市外流入人口返乡养老现象更普遍地发生,老年人随子女迁移来京的情形减少,京籍老年人异地养老将更加普遍,外来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入和代际关系将得到改善。从年龄结构看,2020年开始,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阶段,“60后”一代将迅速崛起成为老年人口重要组成部分。

  因不同老年群体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显著有别,这决定了老年人口需求格局也将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以“60后”为主体的老年人的整体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提升,自主意识更高,消费意识也更强,更加看重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生存型、基本保障型需求。一方面这些老年人经历了低生育时期,子女数量明显减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比例将明显增加,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条件下,老年人对居家照料、巡视探访、上门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更大。另一方面,更加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和教育活动,需要信息化社会适应的引导,需要社会参与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需求,对健康安全服务的需求,适老宜居环境需求将更加凸显。与此同时,不同老年群体美好生活需要存在显著异质性。应密切关注城乡老年群体、残健老年群体、不同性别老年群体等之间的差别,基于老年群体更替现象来进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构建。

  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社会,既是补齐短板、夯实基础的窗口期,也是未雨绸缪迎接人口重度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战略储备期和政策布局期。要强化树立积极老龄观,全面推进健康老龄化。要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健康中国首善之区。

  报告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议:一要增进社会共识,明确发展思路;二要聚焦阶段性特征,明确发展原则;三要强化近远期结合,细化发展指标;四要着力提质增效,提高老年社会保障能力;五要着力风险防范,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六要着力“最后一米”,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七要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八要着眼国际一流,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宜居环境;九要聚焦老有所为,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十要提升社会韧性,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十一要围绕增强首都服务功能,发展特色老龄产业;十二要坚持共建共享共治,推进老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三要发挥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作用,推进老龄科技创新;十四要深化京津冀老龄事业协同,探索大城市群应对人口老龄化新路。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陆杰华做《“十四五”时期健全京津冀城市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汇报,结合“十四五”时期特点,详细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影响的定位及其影响,指出京津冀城市群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从应急联动机制的关键环节入手,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的解决思路及其政策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彭希哲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苏杨研究员,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先生分别做点评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司马红,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先传,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副团长李志东,河南省南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李申虹,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秘书长王虹,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伍小兰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以腾讯会议形式召开,并通过央视频、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10个公共平台向社会网络直播。来自党委、人大、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国家级智库的领导和养老领域知名专家、养老服务一线企业代表及关注养老领域的各界人士近百万人齐聚网络平台。

  本次会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会议影响力辐射全国。人民政协报、中国经济时报、团结报、新京报、北京广播电台、千龙网、北京晚报等3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以及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卫健委、老龄协会、老龄产业协会、各区、街道办事处、河南省南阳市等相关领导参与支持。

  会议发挥国家高端智库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优势和作用,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优势和作用,发挥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平台作用,发挥首都北京的示范表率作用,引领和带动中国老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会议成果将通过国发院的内参系统和党派的建言专报上报中央及北京市有关部门。

  据悉,“智汇养老北京峰会”已于2017、2018、2019年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形成了多项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已成为业内的品牌会议。

( 责编:企业家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