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

再生水市场空间巨大 发展膜技术大有可为

来源:市场舆情网时间:2021-04-01 11:48:36
导读: 两会落幕,一些热门提案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快速响应。近日,中国膜工业协会专门介绍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提交的“关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膜分离技术


两会落幕,一些热门提案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快速响应。近日,中国膜工业协会专门介绍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提交的“关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膜分离技术、推进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议案,其中观点对于厦门来说颇具建设性。
 
                        政协提案热议污水资源化
 
膜分离技术是水质净化和污水资源化的有效手段,在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在国际上已有众多示范典型。
 
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量不到城镇污水排放量的15%。和传统处理手段相比较,膜分离技术更是可以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尤其在无法达标的印染、皮革、电镀、焦化、酿造等领域,可以做到“吃干榨净”,实现资源回收循环利用。
 
乔旭建议,一是鼓励膜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快工业污水治理关键技术攻关。面向我国工业污水处理的实践难题,加强低成本、高性能、长寿命的高效膜分离集成技术研发,增强膜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引领力,赶超发达国家领先水平。
 
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膜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支持在膜技术解决工业污水资源化的特色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支持高校与膜科学技术领域骨干企业、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设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三是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制订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装备、工程、运行等标准,形成污水资源化利用分级分质标准、评价标准和监管标准。
 
                      我国再生水处理行业前景
 
今年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为此,乔旭建议利用膜分离技术攻克污水资源化的难关。
 
中国人口众多,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使用大量的水,产生了大量的污水。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用水量为5991亿立方米。
 
2017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到2020年1-2月,中国政府在污水处理领域发行的专项债务为435.24亿元,约为2019年的两倍。
 
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我国再生水处理行业前景广阔。
 
乔旭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提出,当下应尽快设立引导基金,强化产业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膜技术推广,形成基于膜分离集成过程的水资源综合治理产业链、生态链,打造产业集聚区,扩大产业创新链和产业覆盖面。
 
                       厦门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厦门的既有条件,无疑具备了打造基于膜分离集成过程的水资源综合治理产业链、生态链的先天优势。
 
厦门是最早从国外引入膜分离技术的城市之一,科创板上市公司三达膜为此还被誉为中国膜产业界的“黄埔军校”。仅厦门一地,就聚集着近百家膜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膜材料研发与制造企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到厦门大学与三达膜调研后,提出“把大力发展膜技术产业作为我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和调高调优产业结构的突破点来抓”的前瞻性构想。
 
世纪之交,在厦门市计委与厦门市环保局、厦门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厦大三达膜科技产业发展中心的共同推动下,成立了“厦门市膜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促进小组”,希望启动“厦门膜科技园”项目的规划建设,但后来因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这一项目搁浅。不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膜技术的呼声多年来不绝于耳。举例来说,今年厦门两会,市政协委员、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卢琳兵提交了推进厦门产业园建设的议案。
 
无独有偶,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赵龙在今年二月二十四日市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讲话中强调要认真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工作时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特别是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而他在担任福建省长时对发展膜技术所作的指示与重要讲话无疑是厦门发展膜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撑与精神力量。
 
今天,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的贯彻与落实,厦门在构建基于膜分离集成过程的水资源综合治理产业链、生态圈条件更加成熟。

 



 

 

创立于1996年的三达膜,经过20余年的专注深耕,而今已形成以膜软件开发为核心,上游拓展到膜材料制备,下游延伸到膜技术应用,服务涵盖特种分离与水处理两大应用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是业界公认的中国过程工业领域膜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拓荒牛与领头羊。
 
厦门若能依托三达膜,发展膜技术产业,应该大有可为。(李云纪 李敏)

( 责编:谷玲子)

相关推荐: